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轩辕新明录

第241章 女孩子读书没坏处

轩辕新明录 林芫美 2987 2024-11-15 08:45

  “去去去,你别添乱就是帮忙了。”苏沐汀见李书同向自己走来,忙不迭地赶他走。

  鲍婧见二人如此,笑着说道:“那你就陪我去看看孩子们吧。”

  李书同在苏沐汀这里讨了个没趣,只得转身和鲍婧一起回到院里,沿着回廊走了一圈,看了看教室里读书的孩子们。

  书院的规模很大,不过孩子更多,鲍婧看着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的孩子们,推了推李书同的手臂问道:“这么多孩子,教他们辛苦吗?”

  “哈?能不辛苦吗?”李书同答道,“在东宁的林家大院,不过是教几个孩子罢了,没想到这里的孩子这么多,音乐课一天也要上三、四堂。我有时候觉得,比帮陈永华处理政务还累。”

  “是啊,杭州育婴堂杨济慈那里本来就有数百孩童,再加上满城里的几百个孩子,以及松江和绍兴等地送来的孤儿,总共有近两千人。眼下在这个书院里读书的差不多有七百人,已经把二十几个教室装得满满的。”鲍婧顺手挽住了李书同的胳膊,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说道,“还有一百多个十岁以上的女孩,林樱把她们安排在了附近的一个粮仓里读书、学习女红。”

  李书同被鲍婧的举动弄得一愣,有些不自然地说道:“你这是要干什么,大白天的,小心被学生们看见。”

  “切,谁要和你’干什么’。”鲍婧说着,一脸不屑地甩开了李书同的胳膊,“你以为你是谁啊。”

  李书同更加一脸尴尬,只得继续找话说:“……那……搞那么多孩子做什么呢?”

  “哈,这就是那个许纬辰的’长远思路’呀。他说呀,孩子们在七岁到十岁之间上小学,男女混班教育,学习语文、算数、绘画、音律和体育。到了十岁分班,男生有天赋的上中学,继续学习文理和数学,是未来的国家栋梁。读不进书的上中专,学习手艺,接受体能训练,将来或者从军当技术兵种,或者到衙门当差。”

  “这倒也是个办法。”李书同侧着头想了想,“那女孩子呢?”

  “女孩子中优秀的也继续读书,差一些的若有姿色,就学习弹唱舞蹈,将来进教坊司,姿色平庸的就学习女红,将来分发到皇宫和官宦人家当侍女。”

  “侍女这东西,用得着专门培养吗?”

  “你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老许说,谁培养的听谁的话,这些人将来都是我们的眼线。”鲍婧说完撅了撅嘴,似乎是对这个说法并不认同。

  李书同倒是点了点头,说道:“这倒是,以后要控制的人多了,还怕不够用呢。”

  “哼,你们男人都是这个样子,整天算计这个算计那个。”

  “对了,那优秀的女生继续读书,读完了做什么?”

  鲍婧摇了摇头,说道:“不知道,老许没说起过。他只是说,女孩子读书没坏处。”

  “那倒也是。”李书同说着,看了看手上的手表,“呀,快要下课了,我得去准备下一堂课了。”

  “那你去忙吧,我也要走了,去’皇宫’看看。”鲍婧说完,急匆匆出了书院的门,朝着“皇宫”的方向而来。

  朱慈炤一家住的地方,本来是杭州清军满洲副都统石调声的府邸,女性穿越者们还住在里面的时候,门上的匾额一直也没有换。等到女性穿越者们搬走了之后,里面只剩下朱慈炤一家,大家都觉得还叫“石府”就有些不伦不类了,因此把匾额换了,改成“永宁宫”。永宁宫本是紫禁城东六宫之首,“永宁”二字在当下来说又十分讨喜,因此选了这两个字作为行宫的名字,不过大家平时说话都简称“皇宫”。

  永宁宫的警跸一直是由亨利带领的英国卫队负责。去年克利斯布来过杭州之后,英国卫队的总人数就上升到了二百三十七人——前后两批各一百二十人,总共是二百四十人,但先后有三人因病去世了。朱慈炤一开始对为什么要用金发碧眼或者黑不溜秋的西洋人担任卫戍不太理解,后来在毛渊明的解释下也渐渐明白了,这些没有利害关系的西洋人,反而是最信得过的。

  走到了永宁宫门口,鲍婧朝着当值的分队长点了点头,便径直往里走。按照规矩,当值分队长要检查每一个进入者的令牌,不过鲍婧是永宁宫的常客,几个分队长都认识她,也就不多此一举了。

  永宁宫前院的两侧厢房,西侧的三间归穿越者们,一间作为办公室,一间用于储藏资料,还有一间收拾成卧室,以备需要。

  鲍婧进了永宁宫,径直来到西侧的办公室。办公室里摆着三张书桌和一张圆桌,还有些书柜、博物架之类的摆设。林樱坐在其中一张书桌后面,正在翻阅不知什么文件。

  等鲍婧挑门帘进来,林樱惊讶地问道:“咦,你怎么来了?不用照顾小郡主了吗?”

  “嗯,林娘娘过来看小郡主,我就忙里偷闲来这里看看。”鲍婧说着,走到了属于自己的那张书桌旁边,用手在桌面上拂了一下,“咦,我有两个多月没来了吧,我还以为桌子都要积灰了呢。”

  “哪能啊,你还不知道王孝义的殷勤劲儿吗?每天都会带人来打扫卫生的。”林樱放下手中的文件笑着说道。

  “啧啧,不愧是王守礼的干儿子,伺候人的本事真是一等一的。”鲍婧由衷地赞叹道,又看了看旁边的书桌,“大官人今天没过来啊?”

  “没,昨天他就说军情紧急,今天要和常镇业他们开会,不过来了。”

  鲍婧听了点了点头,又问道:“今天孩子们都来上学了吗?”

  林樱听鲍婧这么问,站起来踱到了床前,隔着窗户指着对面说道:“你看,三间教室都在上课呢。”

  永宁宫前院东侧的三间厢房,被用作了教室。本来朱慈炤只有朱和尭一个儿子需要上学,老二朱和㞷还远未到上学的年纪,只需要一间教室就行了。“东宁大撤退”之后,东宁郑氏的子弟都撤到了杭州,在驻防城里居住。朱慈炤在毛渊明的推动下,下旨特许郑氏亲族子弟和东宁宗室子弟进入“上书房”读书。这样一来,郑经的次子郑克塽和郑聪的长子郑克坦就成了朱和尭的同学,跟着吴绛雪读书,一起读书的还有郑经的两个小女儿,以及几个姓朱的孩子。

  年满十岁的男孩子,就不适合吴绛雪来教导了,而是由陈梦球来执教,班里的孩子目前只有四个:鲁王世子朱弘桓、郑成功最小的两个儿子郑温和郑柔,以及鲁王二郡主的儿子,曾经的寿倌儿,现在起学名叫郑云龙。葛世振另请了水荣旭当先生,教导十六岁以上的成年学生,包括郑智、郑宽、郑裕等人。水荣旭是崇祯十六年的二甲进士,也已经五十多岁年纪了。

  “郑智兄弟几个,在东宁的时候根本不好好读书,怎么现在都认真起来了?”鲍婧看着对面教室里晃动的人头,问林樱道。

  “不知道,可能是因为水师傅特别严格,也可能是因为这几个到了杭州之后,人生地不熟,没有令牌又不能随便出驻防城,所以只能待在这里乖乖读书。”

  “好吧,只要他们好好读书就是了。”

  “对了,我让人给你沏一杯茶吧。”林樱忽然意识到,两个人一直是干站着聊天。

  鲍婧摆了摆手:“不用了,我抓紧时间再去女校那边看看吧,难得今天有空,浮生偷得半日闲呢。”

  “我看你也是闲不住。”林樱听了,笑着说道,“那你赶紧去吧,女校那边是九儿和沈之莹她们看着,我还真不太放心这两个小丫头管事。”

  “这俩不小了吧,都二十好几了。”

  “二十好几……”林樱一愣,忽然想到了什么事情,便撅了撅嘴不再说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