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未尝不是决定战场交手胜败的关键因素。
在“GDI2号分基地”,一支运输船队正不断地向下卸载着物资。
其中既有“NOD分基地”中“机械零件车间”利用剩余的材料,拼凑出来了最后一批的战斗车辆:
装甲运兵车、普通卡车,以及相应的车辆维修零件、一些车载武器的弹药。
由于林云的战车工厂,本身算是自成一体的生产建筑,不需要再与外界建筑进行协作,也因此形成了一种“我不需要你来帮忙,但你需要的零件我也没有”的境况。
这个车间,在缺少上游工厂的情况下,连组装轻型坦克的零件都没了,只能寻找剩下的可用零件,并把它们给设法组装成为可用的载具。
虽然普通卡车几乎没有武装,甚至连普通步枪的子弹,都承受不住几颗,实在是过于危险了。
但考虑到末世的状态下,组成最大多数部队的骨干力量,仍然是依靠两条腿走路的步兵部队,那它们就依然具有出场的意义。
如果步兵只有身上背着的弹药,那他们一旦陷入持久作战的境地,很快就会面临着缺少弹药的困境。
总不能连后方运输,也还需要两条腿走路的人员吧?
像牵引式火炮,由卡车来托运,机动性总要快一些吧?
诸如100mm口径以上的炮弹,一个人又能够扛得起几颗呢?
抛开这些不谈,两腿走路的一帮步兵,平时怎么可能有机会搭乘装甲运兵车,甚至是步兵战车?
能够有个卡车,顺带着捎他们一程,那就真的是谢天谢地了。
总之,这些装备就和之前生产的轻型坦克一样,属于是林云的部队看不上,但其他的幸存者求之不得的东西。
接下来,这些卡车与运兵车,将会被交付到“半岛营地”那边,用来作为他们组建军队的物资。
如果有了这些卡车,那“半岛营地”在向“郊区营地”的部队运输物资的时候,能够在“火车运输”“河流运输”以外,多了一个“卡车运输”的方式。
毕竟火车的主导权在“山顶营地”手里,是“联合营地”三大营地之一。
仰仗着他们的工具,“半岛营地”总觉得自己处于不能够独立自主的境地,长此以往,难免会被其他营地轻视,也就很难担得起营地领袖的地位。
至于河流,虽然“半岛营地”倒是掌握着一些船队,但它们势必要面临河流上下游流速的问题。
“郊区营地”处于“半岛营地”上游,意味着后者要想向前者运输物资,就需要让船队逆流而上,顶着向下游流动的水流,强行往上游行驶。
这一过程会比较慢,如果是面临着危险的处境,需要迅速向上游营地支援物资、支援兵力,那他们可能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且,既然曾经出现了扒铁轨、炸火车的入侵者,那会不会出现一些炸船舶的敌军?
逆流而上的船只,本身速度就很慢,面对着轰炸过来的炮火,很难做得出机动灵活的规避。
稍不留神,运输船就直接沉没了,连带着物资也直接沉到了河底。
如果是极其宝贵,万万不能丢弃的货物,那就只能寻找捕捞船进行打捞。
假设情况本身就紧急,又需要打捞个十天半个月的时间,那就很要命了。
卡车也会被炸,但起码成本低一些,而且即使自己毁坏了,物资起码也都还在陆地上,捡回去还是比较容易的。
所以,这些交付给他们的卡车,对于他们而言,可能在某些时刻,能够发挥出关键的作用。
考虑到前线出现了机械化车辆抛锚掉队的问题,恐怕“机械化营”也需要补充一些装甲车辆,用来作为后备补充。
至少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如果“机械化营”的运输效率能够再高一些,那他们或许也不会掉队、不会需要让“一营一连”在前线苦苦支撑了。
无论是增强前线武装力量,又或是增加后勤保障力量,这些车辆总归是好的。
至于林云主基地这边,则是准备向3代苏军前哨站这边,部署一两个采矿场。
以目前主基地的情况来看,经济储备仍旧不够,仍然不能够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以至于目前能够做到的,也就是生产一些V3火箭发射车,当作一种类似“炮兵营”的支援火炮。
它是1代苏军“V2火箭发射车”的升级版,并且与1代火箭发射车的地位相当,同属于所有阵营当中,射程最远的陆地攻城单位。
它只需要“雷达”这一阶段的科技,就能够从战车工厂生产,而且火力巨大、成本低廉、生产便捷、科技较低,甚至射程超过了光棱坦克、巨炮,是整个2代中射程最远的陆地攻城单位。
虽然火箭会被防空火力拦截,但敌军是否有能力拦截、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拦截,这谁也说不准。
可能最棘手的,仍然是发射车只能算是一个普通卡车,稍微被打上几枪,就彻底完蛋了。
根本没有自卫武器、防护极其脆弱,发射出去的火箭,既不能够打中灵活的移动目标,又可能会误伤友军。
廉价的攻城火炮、射程极其遥远、擅长以量取胜,只要能够把一枚火箭弹打中目标,无论目标是步兵、战车、建筑,甚至是停放地上的战机,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这就是它的定位。
虽然目前已经修建了2代三个阵营的“作战实验室”,但高阶兵种的资源开销,要显得更加恐怖。
现在的情况,虽然扩张军工厂显得非常有用,但目前需要让位于经济发展。
如果一周才能够开采7500矿石、1万泰晶、2500资金,那么收入显然只能够支撑起一场局部战争。
接下来的境况,如果战斗规模变得更大了,这么点资源,显然不足以支撑得起这种消耗。
现在已经进入交战状态了,但规模尚且不算大,还能够在3代苏军分基地的位置,修建一些采矿场,稍微发展一下经济。
等到了战斗进入白热化的状态,一切发展就完全需要让位于军工生产了。
到时候,又需要考虑扩张军工厂,又需要生产各类兵种,这两者就足以消耗相当程度的资源。
如果这样,经济建设的顺序,就只能够排在更加靠后的队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