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招军买马
王郎中倒吸一口凉气,脑子都僵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往下思考。
“小姚大夫,你这是何意?”
“很简单,我需要人帮我到我身边做事,不知道王郎中意下如何?”
王郎中半天没言语,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十分慎重的说道:“小姚大夫,我得好好想想。”
姚苏雨点点头,很满意王郎中这副谨慎周全的态度。愿意去想,就说明王郎中其实已经心动了,只不过需要进一步权衡利弊。
“不着急,你有的是时间,在小宝养病的这段期间,你可以慢慢的想。”
反正姚苏雨现在也出不去,就不急于这一时。
王郎中回到自己屋子里,好好的想了想。
之前姚苏雨表现出的缝合之术,王郎中也觉得很厉害,但他却没有强烈的想要拜师学习的欲望。
因为他觉得这个技术,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速成的,他年纪这么大,没必要因为这个去改变自己的学医之路。
但是他的徒弟要是想学,王郎中并不阻拦。
可是这一次姚苏雨抛出来好处足够诱人,但与此同时,风险也很大。
因为姚苏雨去推行用牛痘治天花,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郑屠户媳妇这么通情达理,任由姚苏雨在他们孩子身上去实验。
而且这种事,绝对会存在个体差异。
就算一千人里面,999个人都治好了,但凡有一个人死了,姚苏雨立刻就会被众人攻击讨伐。
而王郎中跟着姚苏雨,也要承担同样的风险,被骂的时候一块骂,被打的时候一块挨打。
用他媳妇的话说,就是:“你都是半截身子埋黄土的人了,老老实实的带几个徒弟,把仁济堂继承下去以后就行了。
家里不愁吃不愁喝的,天天折腾这么多干什么?”
是啊,他都是年过半百的人了,究竟是要求安稳,还是赌一赌,跟着姚苏雨再去闯荡一番事业?
随后几日,王郎中一直在为这件事发愁,简直是茶饭不思,辗转反侧。
但是姚苏雨却没有那么多的担忧和顾虑,她已经开始仔细琢磨起教女子学医的事情了。
不过现在姚苏雨一穷二白,要人手没人手,要经费没经费,光靠她自己一个人,肯定是干不好这件事的。
所以她下意识的找上楚廉,“我想跟你商量个事。”
楚廉盯着姚苏雨看了一会儿,他见姚苏雨这副郑重其事的态度,就知道要商量的肯定不是什么小事。
“你先说说是什么事,我再考虑是否答应。”
“你能不能帮我找几个聪慧的?勤快的,老实的家境比较艰难的女子,我准备培养他们当女医。”
楚廉愣了一下:“你怎么想一出是一出?你若是想收徒弟的话,放出风声,必然能收到一些基础不错的弟子。
找那些女子还要从头再交,光是识字,对他们而言都无比艰难,更别说学医了。”
楚廉倒不是觉得女子无用,不配学医,只是觉得姚苏雨这种做法,不是很有效率。
可姚苏雨摇了摇头,“识字能有多难呢?”
常用的汉字就那么些,只要不是个傻子,一天学20个,一年就能学7000多个字。
姚苏雨又不指望他们考科举当官,更不需要他们去背四书五经诗词讲义,只需要把字认全,能看懂医书就行了,这能有多难?
“能难得过他们天不亮就起床干活,一天只吃两顿饭,一顿饭三分饱,一直干到晚上黑才能有片刻的休息吗?”
“我让他们有吃有喝,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前途,他们才会发自内心的觉得我好,愿意帮我做事,为我所用。
若是找那些学过医的,这些人要么是医学世家,要么就早先拜过师傅,他们能真的服我吗?
虽然学医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一说,学出来的东西,只要能救人性命,那就没错。
但是我既然能培养属于自己的人,为什么要花心思去培养那些必然留不住的人呢?”
在现代,二三年级的小学生都能正常识字念书了,姚苏雨就不信古代人没有现代人聪明,正儿八经的教他们一年,还能什么都学不会?
姚苏雨又不是等不起,花一年的时间教他们认字,给他们打基础,顺便学学辨认药材,这点耐心,姚苏雨还是有的。
听姚苏雨这么说,楚廉顿时哑然。
过了好一会儿,楚廉才道:“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等出去之后我就帮你找人。”
说是等出去之后,其实这日子也快了,姚苏雨刚才又去看了看小宝,恢复的非常好,脸上的红点几乎已经下去了。
再吃一天的药,巩固一下,估计就没什么问题了。
姚苏雨他们在仁济堂里,过的倒也还算自在,楚廉的手下每日按时按点的给仁济堂送饭。
吃喝不愁,也没有其他的事需要操心,姚苏雨夜间沐浴的时候,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腰,总觉得上面好像长了点肉肉。
但是外面的人,可就没有这么逍遥自在了。
尤其是魏高进,他现在碰上个难题。
因为有个女子进京告御状,敲响了鸣冤鼓,状告大皇子纵容手下欺压百姓,横行乡里,残害良民,致使一家十几口皆被打死。
这件事情已经闹得满城风雨,街头巷尾但凡长了耳朵的人,都听说了这件事。
但凡长了嘴巴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因为那个女子实在是太惨了。
朝中各个党派的大臣们,已经开始互相攻击起来了,以二皇子为首的那些大臣,不停的上折弹劾大皇子。
而大皇子手底下的大臣,自然要各种辩解,要么说这事是假的,要么说这都是有心之人故意谋害大皇子。
这几天只要皇帝一上朝,大臣们就开始争吵此事,闹得皇上心情颇为沉重愤怒。
并且大臣们只顾着互相讨伐攻击,以压倒对方为目的,反而没有多少人去查明深究这件事情的真相。
本来皇帝准备派楚廉南下查案,看看当时发生的情况,是否真的如那个告御状的女子所说?
于是皇帝准备宣楚廉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