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无线电通讯实验
锦衣卫的这份奏报最终是泥牛入海,没有下文了,过完年后对毛文龙的弹劾也渐渐的平静下来。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开河后的辽河又恢复了热闹的场面,社团的移民船队攒足了劲,辽河一开河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此时的辽河由于春季融雪的补充,河水水流颇大,社团的运输福船竟然可以开到移民交接的水寨外江面,可以更快的装运移民。
在辽河水寨里,此时的北风仍旧凛冽,不过刮在脸上已经没有那种刺骨的寒意了,黄台吉陪着他二哥代善在寨内巡视,一帮寨内管事的人跟在二人身后仔细的聆听指示,连脚上甩起的泥点沾在袍子上也顾不得了。
去年冬季,由于辽东地区往外移出去了十几万人,同时,黄台吉手里增加了十几万石食品,使得建州部的日子很好过,整个辽东物价平稳,辽民冻饿而死的比例降了一大截,而主持此事的黄台吉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名望,虽然他一再对外说明,这都是他父汗的旨意,拼命的把这一切功劳往他爸脸上贴,不过他用掌握的资源让自己的实力上升一大截。
黄台吉最近为一些事烦恼,他的老爷子已经对他的脱颖而出有所警觉,给他加派了差使,科尔沁蒙古部去年不是特别稳定,让他去主持对科尔沁蒙古的统战工作,把移民换食品的事务全部交割给他二哥代善处理,因为老头子还不想退二线,还得搞平衡啊。
黄台吉和他二哥代善今天来到这个水寨,是为了双方交接工作,同时也是通知社团方面的人员,告诉他们主持人员调整之事。
这个消息马上被告知在白翎岛的王启山,王启山很是重视,他这一年主要是跟黄台吉打交道,跟代善不是很熟,所以就做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同时把自己的一些意见也写了进去,通过通讯船发送往社团本部。
此时的本部海港刚刚解冻不久,运输船来往穿梭于本部、海西基地和玫河口基地,把社团本部所需要的物资运过来,把冬季生产的一些工业品转运出去,弥补经过一冬消耗的工坊仓库,而林纪元和几个干部围着团结第一中学的校舍在转悠。
去年秋季,团结第一中学的新校舍落成,一栋砖木结构的三层教学楼面南而立,楼前面是一片平整的大操场,里面有十间教室和相应的教师办公室,而操场的东西两边对着的两栋楼是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
操场上干干净净,冬季下的雪被学生用义务劳动的时间清理掉了,这个时候,学生们都在上课,朗朗的读书声从教学楼传来,而林教授这边只有校长陪同一干人等在学生宿舍查看。
现在,所有的校舍都安装了玻璃窗户,但还是那种发绿的玻璃,玻璃厂一直没有找到彻底改变玻璃色泽的方法,不过通过添加碱面等原料,让绿颜色变淡了很多。
检查团透过绿色的玻璃往宿舍里查看,学生们的日常作息都是按照半军事化进行管理的,所以学生宿舍的卫生状况让检查团比较满意,而队伍的前面,林纪元则和张小娟说着什么。
“张医生,到今年年底,我们差不多往北美移民两万人了,你认为我们总部搬过去的时机成熟了没有呢?”林纪元对张小娟说道。
“我最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咱们现在已经有四十多位会员过去北美基地了,而且北美基地将来肯定是作为我们社团的本土来建设的,领导机构和核心基地老游离在外也不是什么好办法,而且,为了将来政权的稳定,北美的政权建设也需要领导机构过去坐镇。”
张小娟又有些担心的说,“到年底咱们有两万人了,不知安全方面会不会有漏洞,我的意思是墨西哥的西班牙人会不会对我们形成威胁?”
林纪元说,“大员考察团也该回来了,这一次执委会所有的人都会回来,就这个事情也好好研究一下,包括你说的安全问题,还有总部过去以后,将来美洲的物资供应能不能满足,要详细的讨论一次,不过我认为最关键的地方还是大洋两岸的信息沟通问题了,最快的船来回一次也要三个月,这个沟通效率也太低了。听说这几天。通讯研究所的孙又平在进行火花式无线电通讯设备的实验,我很期待他们的这次实验结果啊。”
孙又平的通讯研究室坐落在工坊区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在研究室内,众人正在摆弄一台装配好的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而在一百五十米之外的另一个房间,孙又平领着一群人在摆弄着一台无线电接收机,这个武备研究所占主导,还有吸收一些个人投资的通讯研究所历经一年半的时间,终于捣鼓出一个这样的玩意儿。
但就这么一个小东西,基本上是从零开始的,可以说代表目前社团所能掌控的最高端技术了,那些船上的现代化设施基本上没有什么给予什么帮助,它们太先进了,和现在这个玩意儿简直格格不入,也不能这么说,船上照明用电线和一些电机里的线圈还是有用的。还有就是供电的电池提供了无线电的能源。
此时此刻,孙又平激动的坐在接收机旁边,头上戴着耳机,他仔细检查了一下接受设备的工作状态,然后闭上双眼,,静静的等待那边发射机传过来的信号。
在发射机旁边操作的,竟然是青铜工作室的边小静,她现在没有开机,只是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轻轻的捏住按键,然后模拟着发送电码。
操作了一会,感觉自己已经熟练了,然后打开了设备的电源开关,进行一些预热和调试,然后长出一口气,坚定而有稳健的按动着发送键。
在这个无线电通讯设备的研制过程中,孙又平得到了社团各方面精英的帮助,包括这个青铜工作室在导电元件这一块给予了孙又平强大的技术指导,所以,孙又平把这个第一次的发射演练给了边小静,不过最主要是边小静在越野车组里操作过摩尔斯电码,上手比较快。
这个时候的空间,无线电干扰源除了太阳粒子爆发,也就是海洋之心上可能有了,电磁信号非常的干净,孙又平带着耳机,仔细的听着耳机里传来的电流信号声,然后在纸上划着点和线的图案,信号前后重复了两遍,都是有规律的点划,等信号停止,孙又平拿出一个小本,开始翻译电码,当他一笔一划的写出四个小字时,周围的人群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音。
“世界您好”孙又平看着小纸条上写的四个字,眼里竟然微微的湿润了,这是他们团队一年多的努力啊,先后请教了四十多位会员,前后写了二十几万字的研究笔记,把会员们存留的笔记本电脑看了一个底朝天,只为找到一些有用的资料,可是常常失望而归。
没有有用的资料,只能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试错,然后改进,今天终于听到了悦耳的电流信号,这个吱吱的声音比最美的仙乐还好听。
从发射机房跑过来的项目组成员拿着边小静的呼出信号纸,上面也写着和孙又平手里小纸条上一模一样的四个字,所有成员又一次爆发出热烈的鼓掌和欢呼声,这次更为热烈和持久,孙又平站起来和周围的成员热烈的拥抱,互相拼命的拍打着对方的后背。
消息传到执委会办公室,林纪元高兴得直拍大腿,喜出望外的说,“好啊,我们又前进了一步。我们要感谢同志们的辛苦付出啊!”
第二天,林纪元就和几位留守的执委迫不及待的驾临孙又平的研究所,视察了研究工作,对研究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表示衷心的祝贺,接下来林纪元就露出了本性,着急的问,“小孙啊,这个东西怎样?什么时候可以进行洲际通讯啊?”
这一问把孙又平吓够呛,“林教授,目前我们仅仅能够进行一百五十米无障碍通讯,距离跨洲际还差的远啊。”
“这个好办,原理搞清楚了,剩下就是大小和功率的问题了,咱们就是什么时候能够把功率堆上去?”林纪元有点着急啊。
“这个还要慢慢试,一步一步的来,我接下来的目标是三个月内实现本部对玫河口基地的无线电通讯。”孙又平说了下一步的规划。
玫河口基地距离本部直线距离也就是三十几公里远,如果在三个月内实现这个目标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林纪元一想,也只能这样了,跨洲际通讯看来还任重道远啊。
过了几天,港口传来一阵欢呼声,明珠号庞大的身躯出现在本部港口的视距内。
以冷春山为首的第二批次大员考察团胜利归来,同行的还有刘星林夫妇和赵鑫夫妇。林纪元带领留守的干部去港口迎接,看着几个月不见的考察团员一个接一个的从明珠号下来,林教授露出满脸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