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农桑纪事
夏末秋初。
气温依旧热的像是蒸笼,三伏明明只有十天,却好像被无限的拉长。
李慎嚼着冰块,戴着草帽,混在一群农民里巡视塑料大棚。
比起外面的太阳直射,塑料大棚里清风徐徐,更凉快一些。
他惦着棵叶上沉甸甸的辣椒,心中欢喜,最起码以后涮火锅的食材两个塑料大棚就能凑出来。
管理这方塑料大棚的老农凑上来,“王爷,咱们棚里面的辣椒都长得不错了,过两天就能摘了,您给选个好日子?”
李慎大手一挥,“那就三天后,这一排的辣椒、洋葱以及菠菜、石榴等都摘。”
“好咧好咧!”
李慎瞧着棵叶疼爱得不得了,正想叮嘱几声,摘的时候千万不要损伤枝叶,只要不死,这些植物还会再结果。
没说出口,外面突然有人喊。
他应了声,出了大棚,外面的冲天火浪差点没把他掀一个跟头。
一旁有眼力见的小厮立马地上来一个陶杯,里面碎冰碰壁铃铛作响,李慎拿过来一问,“啤酒?你在库房拿的?”
小厮忙摇头,“半个时辰前去外面办事,顺路在街上买的,正巧王爷热了,您就喝两口解解乏,回头小的再去买,花不了多少银子的。”
李慎皱眉,喝了两口。
与自己研制的啤酒并无两样,而且口感更像香醇更加甜腻,放上冰块一携,滋味好极了。
他喝了半杯,还给小厮,“街道上都是买啤酒的?”
“可不是!一条街上最起码有四五个摊位在买,从宫中流出来的,又好喝又便宜,夏季正好,解乏清爽,这才倍受欢迎。”
李慎咂咂嘴,心情复杂。
李二的做事效率真他娘的高!
前脚自己刚刚喝爽了,后脚就推了出去!
虽说这是件利民的好事,可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街头巷尾都有自己爱喝的啤酒,田地里能看见塑料大棚,吃着火锅,商铺里白这压缩饼干,李慎已经分不清是自己在这里生根发芽,还是说大唐已经逐渐被同化?
哎,这不会改变历史进程吧?
“十弟!”
李恽甩着袖子走上前来,“给,方才纪王府送来的,听闻是弟妹亲手做的,我怕热了不好吃了,特意来拎给你。”
饭盒掀开,里面放着一碗冰镇的冰酪。
雪白的瓷碗里撞着米黄色的奶制品,辅以冰块,一股奶香和凉爽扑面而来。
李恽在旁说道:“十弟,你待在农部半月有余,都没回过府邸。想必弟妹是想你了,在忙公务,都要回家瞧瞧的。”
想起自家肤白貌美端庄贤惠的陆氏。
李慎再一次情绪复杂,咋办?
接纳她,那自己离开的时候带她一起走?
不接纳她,老是这么冷战不回家也不像话?
更可怜的是,陆氏本没错的,乖巧温顺善良,一心一意的敬爱疼爱自己的丈夫。
比起宫中彪悍起来都能砍驸马的公主们,简直好太多了!
李慎愁的不像话,感情上的事从来没有个正确答案。
“再等上三五天,等蔬菜大棚的头茬摘完,我便回家看看。”
一听这话,李恽眼睛亮起,“要摘了?!”
“没错,三天之后。”
……
蔬菜大棚顺利结果,有了头茬蔬菜,这就证明培育技术是正确的。
蔬菜有限,但是技术无限。
蔬菜并不重要,总有吃完的一天,但是技术的最重要,只要传播下去,人人都可以建造蔬菜大棚和种植反季节反区域的蔬菜。
塑料大棚的塑料用什么东西代替能够有相同的效果……
棚内的温度怎么了控制和调整……
其中的嫁接和移植技术……
植物瓜果黄叶病、虫子、以及长不大盖章呢么治理……
这些都是技术性难点和要点,必须加以的记载,形成文字,传播给众人。
总不能自己挨家挨户的去说。
但这个是不能自己去做。
否则的话,系统的低调分非要扣成负数。
李慎三思之后,找来了非常擅长做文章的李贞,将其中的情况和影响说明白。
重点是,如果这部书真的流传于世,有利于百姓农桑,那么你爹将会爱死你了!
李贞眼睛亮起,连忙答应。
两人盘了半晌,将此书定为农桑纪事,挑灯夜战,只用三天便初步成稿。
李慎思索道:“先定初稿,然后找个对农桑一窍不通的书生,让他翻阅看看,若是什么地方瞧不明白,我们在加以补充,如何?”
李贞拍着桌子大喊道:“十弟真是思虑周到,厉害厉害!”
他沉着脸,“你以我之间的关系不必说这些客套话。”
“天地可鉴,本王对十弟欣赏并非停留在言语之中,是出自于内心真正的欣赏!十弟虽不爱交谈走动,却心思细腻博学多识,低调谦逊,怪不得父皇会喜欢你!”
“……”
李慎抽动着嘴角,被恭维的掉了一身鸡皮疙瘩,“过奖过奖。”
书已经成稿,只差一个署名。
李慎的意思是匿名,做好事不留名,学雷锋好榜样。
李贞不知道雷锋是谁,也并不想学习。
署名当以他们二人,如果可以的话加上李恽,这样能留在历史长河里一点东西,也能得到父皇的夸奖,一举两得。
巧了,你说的这两件事,我都不想要。
“那便署你自己的名讳,七哥不愿意,我也不想。”
“怎可以!”
李贞拍着桌子再次拒绝,“七哥在此事上没有出力,不写名字也无妨,但十弟你费心费力,整本书的技术都是你口述的,怎可不署名!”
【我他娘想署名的话!要你干屁!】
【难道是我不会写字吗!】
可惜了,李贞听不到他的心声。
“八哥,我……”
李贞义正言辞道:“此事不用再行商量,若你不准的话,我们可去请示父皇。”
“不不,不必请示。”
一件很小的事但凡出动李二,那就成了很大的事。
李慎苦涩的咂咂嘴,“那就署名,根据长幼之分,兄长应当在前,我在后。”
李贞笑容憨厚中透着一股捡漏的喜悦,“好,便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