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钱币统一
李世民收起了笑意,严肃的说道:“如果这样,那就说明此人无才无能,这样的官员还留在朝堂之上干嘛?”
“朝廷养着你们是钱多吗?既然没有能力解决,那就直接别做官了,去种田吧!”
“还有,参加政事堂的官员必须通过设置的考核,考核通过才有资格进入政事堂,一年一考。但同时为了补贴参加政事堂的人,朝廷还会有另外的俸禄。”
这话一落,整个朝堂瞬间就喧闹了起来。
这是要考试吗?果然只要是陛下决定了的事情,一定是早就想好的了。
看陛下这架势,怕是这政事堂一定会成功建立了!
【哎呀呀,这老李的手段果然不一样!】
【连考试这一方面也能够想到了,不愧是开创太平盛世的男人。】
后世?这是何物?听着李慎的话,不像是普通东西啊。
算了,现在不是想这个的时候,今天这件事算是成功了。
听到自己儿子心里夸赞的话,李世民还是很高兴的。
这个法子虽然是听到李慎心里想的,才受到的启发说出来的。
但是自己也加了一点东西在里面呀,大不了多给李慎一些赏赐吧。
李纯钱没有想到李世民这么快就变了。
刚才本来还在沾沾自喜,听完李世民说的话之后,瞬间就黑脸了。
李世民这样做,虽然没有直接下了李乾坤的面子,但还是相当于对李承乾之前说的话没有采纳。
但是一想到李慎,心里稍微舒服了一些。
自己总比这个只会攀炎附势的李慎强吧!没有自己主见的人。
虽然父皇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但是至少自已提出了自已所想的意见。
比起只会附和李慎,可强太多了!
陛下这么圣明,一定可以看得出来李慎是一个墙头草。
他最近对李慎这么独特,一定是有其他的原因的。
该不会是想起了当年的韦贵妃吧?觉得对李慎有所愧疚。
难道是因为为了激励自己?用其他皇子来刺激自己这个太子的进步?
越想李承乾觉得这个可能性就越大。
李世民连太子李承乾的建议都没有采纳,也就没有官员敢站了出来。
从皇帝的角度出发,政事堂确实能够减轻皇帝的负担,同时还能推动决策的综合性。
这确实是一个明智之举。
因此,虽然三省六部那些高官还是没有接受,但是最终这个制度还顺利的落实了。
李世民让三省六部各个总管先把参加政事堂的人确认下来。
只要有意向都可以上报,再由皇上组织考核,进行下一步的定夺。
这件事情说完之后,并让户部尚书戴胄上前来,“你之前在奏折里说,现在百戏还未统一货币,我们之前发布的开元通宝百姓不愿意使用。这是怎么回事?”
戴胄回答道。“由于之前百姓时用的都是王珠钱和其他小货币品种,我们的开元通宝发布之后,很多百姓还是没有习惯使用。”
“而且由于当初发布的太匆忙了,我们也没有完善开元通宝的货币兑换价值。”
旁边的李承乾见状,便上前说道。“父皇,儿臣认为可以效仿秦始皇焚书坑儒,直接里面上的王珠钱和其他货币通通销毁,这样的话就能够让百姓直使用开元通宝了!”
李世民听了李承乾的话,并没有接话。
这样的行为太过于残暴了,并不是明智之举。
虽然统一铜钱有利于国家的收税和货币交易,但是统一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
现在对于开元通宝还没有价值统一的标准。交易的时候还使用的还是了一个朝代的标准。
治理国家虽然不能一味的仁政,但是过度的残暴也是不可取的。
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才是好政策。
“这件事不可操之过急,还需从长计议。”
李世民还要往下说的时候,就听到旁边李慎突然传出来的声音。
【还全部销毁,这要是全部销毁的,花费多大的财力和物力。】
【再说了,如果这样做的话如果适得其反,激起了民众反抗心理呢?】
【到时候别说是统一货币了,说不定还会引起暴乱呢。】
【这李承乾难道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不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迟早会被老百姓推翻下去的。】
还是慎儿说的有道理,虽说必要的时候要用要用一定的铁血手段。
但是万一激起民众的反抗,那就得不偿失了。
仔细想一想,李承乾的建议确实没有可取之处。
一个国家如果不为百姓着想的话,那也活不长久的。
自己当初的理想,不就是建设一个太平盛世吗?
“虽然太子的建议也不乏算一个方法.......”“
但是如此欺压百姓的话,怕是会弄得民不聊生。”
听到李世民这番话,李承乾如同鱼刺卡在喉咙一般。
父皇,您能不能把话说完呀?这么吊着我。
李慎听着李世民的话也想笑,这说话带着大喘气的。
李世民没有采纳李承乾的提议,正想敲打李承乾一下。
眼睛瞟到了李慎,如果这时候自己把理由说出来,自己这个儿子会不会怀疑呀?
要是被他察觉了可就不好了,说不定以后就不会让他再听到心里的声音了。
“百姓们之间的交易,全看百姓愿意,现在强制要求只会适得其反。说来说去,还不都是你们的无能。”
“也不知道这些年来养你们是干何用的,这么点小事,也没处理好。”
李世民顺势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这个理由够充分了吧?
百姓没错,朕也没错,错就错在你们这些当官的没有把事情解决好。
还让朕这个皇帝来给你们擦屁股,成何体统。
【看来自己还是没有看错啊,这老李爱民的性格可不是吹出来的。】
【难怪后世对于李世民评价那么高,看来确实李世民能够担当的起这后事的爱赞。】
【自古以来,坐上龙椅的那个人究竟有多少是能够真正体会到百姓疾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