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夙愿
正午三刻。
灵柩启程,礼部官员跟随,送葬的队伍又增加了一圈。
单单是蒋王府就有浩浩荡荡的几十辆马车,元氏一身缟服,在两个小丫鬟的搀扶下,走到了李慎的面前,微微行礼。
连续三天的彻夜守灵,使得元氏更加的消瘦。
颧骨突出,整张脸骨感十足,非常的消瘦,只有那双眼睛坚定明亮。
李慎跟着回礼,“嫂嫂。”
话音落下,他一招手,将李炜叫到了自己的身旁。
李炜年仅十四,身高一米七几,孩子还处于长身体的年纪,并不着急。
李慎抬手,摸了摸他的脑袋,笑道:“总要入宫谢恩的,还要去农部收拾七哥留下的遗物,如果父皇应允,还能留在农部做事。
反正都要跟我,不如此番回长安城,跟我一同回去?”
元氏看了一眼自家儿子,再次跪拜,“元氏谢过纪王殿下。”
她行礼之际,李炜跟着跪拜,“李炜谢过叔叔!”
这突如其来的大礼,再次把李慎给吓了一跳,他连忙跟着蹲下,双手拽着自家嫂嫂,“不必不必,我已然说过,我与七哥乃是兄弟交情。
李炜是我的侄子,我肯定会好好相待的。”
“炜儿从小懂事,定不会给纪王殿下惹麻烦的!”
“好,嫂嫂放心。”
元氏最后深深的看了一眼自己儿子,转身上了马车,而李炜望着自己母亲的背景,目光有些不舍惶恐,最多的还是坚定。
马车跟着送葬的队伍,摇摇晃晃的离开,长长的队伍几乎看不见首尾。
大部队太显眼,他随着李炜再府邸收拾到傍晚,与前来送行的任令方打了个招呼,从小路抄近道回到了长安城。
一路无话,李炜默默地跟着,小心翼翼的模样让人看了多少有些心疼。
在长安城外,他们率先回了一趟农部。
农部外,挂着高高的白灯笼,撒着圆形方孔的纸钱,人人腿上系着白布带,都在自觉地为蒋王李恽悼念。
他们骑马到达塑料大棚前,李慎下马,通知小厮召集农部官员,紧急开会。
李炜楞楞的看着面前,一望无际白花花的塑料大棚,庞然大物,如同一座山蹲在面前。
他曾听父亲提起过,朝中隐秘到无人知晓的农部,听说过神神秘秘,在冬天都能够结出新鲜果子的塑料大棚。
但亲眼目睹,万万没想到,会是如此的规模!
李炜震惊的问道:“这是叔叔的成就?”
“不,这是你父亲的成就。”
“父亲?!”
李慎点头,拍着少年的肩膀说道:“这里面的一花一草,一株株植物,全都倾注了你父亲的心血,都是在你父亲的监督下,才到达如今的规模。
农部人人称赞你父亲的宽厚仁德,称赞他的兢兢业业,他对农部倾注的心血远远在我之上,好容易,做出些成就来,没想到……
算了!不提伤心事!
你父亲毕生的夙愿,便是将这些东西搬迁到封地,还要种植改良之后的小麦,粮食丰收,使得封地内,不再有人受冻挨饿。
虽然他已经去世,但你还在,我还在,农部还在,夙愿还在,定要好好的完整你父亲的夙愿,他在天之灵会一直看着你的。”
一番话将孩子说得热泪盈眶。
李炜激动的点点头,“侄儿定会好好地完成父亲的遗愿,只是……”
只是,这件事并非他一厢情愿就能实现的。
李慎笑道:“无妨,明日我们进宫面圣,我来提及此事,父皇会同意的。”
要是不同意,我就在心里骂他!
天天站在紫宸殿尚书房门口,就在心里骂他,骂到他同意为止。
“走,我给你介绍下农部的官员。”
与六部不同,农部不仕途之内,不登记在册,就连俸禄例银都从纪王府中出。
名义上说得好听乃是农部官员,实则,在外人看来,不过是纪王府的走卒。
正因如此,从来没有朝中大臣往农部塞乱七八糟的人。
农部的官员大多是从读过书的农民,以及从事农部研究的儒生中挑选的,一个个如七哥般宽厚仁德,兢兢业业。
在听闻李炜乃是李恽长子之后,一个个连忙效忠。
在介绍完官员,又紧跟着介绍李贞。
“八叔……”
“不错,不错!看着身板很是结实,倒不像七哥那样文文弱弱,你先前说,要将七哥的长子带来,我不熟悉,还以为带来一个哭哭啼啼长不大的孩子!”
李贞欣赏的看着,“很不错,很不错!”
“多谢八叔。”
他又说道:“农桑纪事第二部初稿,我已经写完,明日我同你们一同入宫面圣,将此消息告诉父皇。
父皇一高兴,说不定就会把小侄子留下。”
“这么快?!”
李贞苦笑着,“因着李佑一事,父皇对我颇有意见,我手下的职权七七八八被收的差不多,成了一个没有实权的闲散王爷。
也只有十弟肯用我,给我一份差事做。”
“八哥,夸张了……”
李贞叹息道:“朝中恩宠如同潮水,来来往往,今日荣宠明日散,哪有什么夸张!”
他摇摇头,看向一旁的李炜,摸着脑袋说道:“小侄子,这是八叔给你上的第一课,荣辱不惊,千万不要有什么得失之心。
你我都是为了大唐效力,只有龙椅上的人才是拥有天下的人。”
“一个小孩子,你给他说这些作甚……”
李贞正色,“他已经获封蒋王,继承七哥站在朝堂之上,可不是什么小孩子了!”
“罢了罢了,我们走了。”
李慎并不想这么薄情的谈论这些话,即使是他,听到这些都不免对李世民有芥蒂,更何况一个小孩子。
他牵扯着李炜,跟李贞打了个招呼,离开了农部。
元氏一行人到达长安城会直接前往皇陵,有驿站接应,根本不需要他操心。
他带着李炜私下回了纪王府邸。
“日后,你来长安城就直接住到家里,不方便的话,我给你寻一处偏宅,你年纪还小,在驿馆恐怕有多有不便。”
“多谢叔叔。”
“放轻松,你婶婶是特别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