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仲良见应不识大婚,自己的心思又动了,他想再次北巡。
“诸位,天下承平日久,朕不知现今百姓生活如何,诸位可是知道啊?”应仲良故意问道。
“百姓安居乐业,百官各司其职,是天下盛世啊!”孔漱玉说道。
他上次因为说错话,被罢免了参知政事的职位之后,一直小心翼翼,寻求机会。而这次,他看见了机会。
“哦?如何知晓啊?”应仲良问道。
“未见有叛乱,未见有欺凌,未见有病屠,是以百姓安乐,万民和谐之景。”孔漱玉说道。
“其他人呢?没其他意见么?”应仲良问道。
“贪腐之事,倒是日渐增多了。”文貅说道。
“对啊,贪腐之事确实增多许多。”戴谈加了一句。
戴谈主管刑罚,最近案件多了很多贪污腐败的事,他都有点处理不完了。
“为何会如此啊?”应仲良不解了。
“老百姓富裕了,官员们自然想多些收入。百姓越富裕,他们收入越高,其原因,就是因为官员们的欲望,随着生活的变好,变得更加贪婪。”文貅解释道。
“那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么?”应仲良问道。
“不如予官员厚禄?厚禄就不会去想着贪污了。”鞠皑说道。
鞠皑虽然是参知政事,但是他是个武将,武将贪污的途径太少了,所以厚禄对于武将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厚禄不能解决问题。”应不识说道。
“为何?”应仲良问道。
“即使官员厚禄,他们也会认为自己可以过更富裕的生活,因而去贪污。就像文大人说的,人的欲望会发生变化。就好像有人当官当初只希望当县令,但是当上县令之后,就会想当道台甚至参知政事。人的欲望无限,得陇望蜀,是所有人的通性。所以,即使给了厚禄,他们也会去谋取更多的财富,因而去贪污。”应不识说道。
“太子说的有理!”文貅点点头,表示认同。
“既然这样,不如用重典!”戴谈说道。
“治世用重典,确实可以。既然重典,那就更改条例,让贪污者的刑罚,全部加倍吧!最高可以凌迟,最低……也得流放。”应仲良想想说道。
“父皇,这,应该算是暴政吧?”应不识说道。
“以暴治暴,可以。”应仲良说道。
“以暴制暴,可能衍生出其他问题。所以,儿臣不建议这么做。”应不识说道。
“不识啊!有些事情,总是有利有弊的。既然不能两全,那就只能取其益处。”应仲良说道。
“可是那些害处,可能会导致更大的问题啊!”应不识劝道。
“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是腐败问题,这才是眼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至于他以后所带来的弊端,以后再讨论吧!”应仲良说道。
“是。”应不识只好不再说。
“贪官众多,朕却居于朝堂之上,什么都不知道,甚是惭愧。朕欲巡视四方,了解百姓贫苦,整顿地方吏治。这……”应仲良提出第二次北巡的建议。
“陛下,这北巡之事,耗费良多,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褚文和再度站了出来。
“大燧和平这么多年,难道会没钱?”应仲良眯着眼。
“陛下,这不光光是钱的问题啊。”徐耀琦说道。
“不是钱的问题,难道还有其他问题?”应仲良不满。
“陛下,国库里的钱,都用来造船了,再加之武宗让皇帝的葬礼,国库钱财并不多。”方忧说道。
“钱财不多?那发生了洪涝灾害,你们怎么处理?”应仲良阴着脸。
“国库粮食充盈,足够大燧现有人口用个十年。但是金银之物,我们国库里真没有多少。造船的耗费实在太多了,我们已经难以负担。若是陛下再北巡,我们国库将不堪重负,可能要面临枯竭。”方忧说道。
“高昙啊,你就不能设计几艘造价便宜的战舰么?”应仲良不满的看向兵部尚书高昙。
“陛下,造价便宜了,就抵御不了海浪和重武器啊!”高昙解释道。
“一分钱,一分货,高尚书所言并非没有道理。陛下要打海外国家,战舰要求必须很高。”魏可量说道。
作为出使过海外的人,魏可量自然知道战船的重要性。一艘好的战船,可以挽救很多人的性命;相反,一艘弱不禁风的战船,可能害死一整船的人。
“朕也不是说要求不高,朕的意思,只是建小一点罢了。”应仲良说道。
“远洋作战,战舰越大越好。小战船,一来不能抵挡风暴,二来运载的物资数量也少。一旦战船在海上稍微出一点问题,就可能导致出征海外,全盘失败。”魏可量说道。
魏可量知道应仲良一直很关心进攻海外的事,所以他特意提进攻海外的事,就是为了避免应仲良将建造战船的钱削减,用在别的地方。因为出征海外,也是魏可量的心愿,他也不希望这个计划因为其他的原因而停止、搁置。
“嗯,那造船的事,还得继续,一应用度,皆如从前。国库没钱,但是有粮。那么多粮食,那就卖掉一点,充实国库嘛!”应仲良说道。
“这……陛下,不可啊!”方忧说道。
“为什么?”应仲良不高兴了。
“国库的粮食,是用来应急的,一旦卖出,那后果不堪设想。”方忧解释道。
“朕只是让你们卖一部分,没让你卖全部。”应仲良没好气的说道。
“陛下,如今全国粮食充盈,粮价低廉,根本就卖不出好价钱。相反,这些粮食到了那些大商人手里,还可能会被囤积起来,坐等荒年,然后大赚一笔。如此一来,百姓就遭殃了。”方忧说道。“你……朕不管你用什么手段,朕要看到国库有钱,足够支持朕北巡的钱!”应仲良见这些人一个个反对,只好下死命令。
“父皇,还请三思。”应不识跪在地上。
“太子监国!”应仲良说完就离开了。
应仲良已经不管国库的问题了,反正他是皇帝,他下了命令,下面就要执行。
应仲良离开大殿之后,这里只留下一群面面相觑的官员,不知所措。
几日后,应仲良不管国库的情况,调集大军,带着一大群随从,从帝丘出发,开启了他的第二次北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