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什么羽籍直到战争的中段才赶往高句丽参战呢,这个恐怕和李世民当时的心态多少有点关系,他可能是要打算降低羽籍的影响力;我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羽籍除了短暂的担任过金吾卫大将军之外,根本就没有正儿八经的官职,他那个什么检校什么将军之类的,还有什么柱国这个都是勋官,根本就没实权,说白了就好比军衔一样,光有个军衔,没职务”于更辙先生扶了下眼镜说道。
“所以,唐太宗是觉得这次准备这么充分,不用羽籍一样能打胜仗,所以他一开始根本就没让羽籍跟着去洛阳,可是他想的不错,战事的发展似乎也跟他想的一样,唐军连连取胜,虽然打卑沙城时候遇到点麻烦,不过还是顺利的拿下了;可是,到了白岩城可就惨了,李绩率领十几万唐军围攻白岩城几个月都没拿下来,这时候高句丽援军到了,反而击败了唐军,李世民坐不住了,于是他不得不让自己的女婿羽籍来前线参战”
于更辙先生喝了一口水,说道:“这羽籍从长安赶到洛阳去见李世民,不久李世民起驾前往定州督战,羽籍这时候率军去了白岩城,一出手就把白岩城给拿下了,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之前李绩率军攻了很久削弱了白岩城的防御力量,可是大家要注意一点,那就是羽籍去的时候正好是李绩的兵马战败,高句丽援军士气高涨的时候,所以羽籍这场战斗含金量还是很高的,以少打多,击败了高句丽的部队”
“拿下白岩城,击溃了高句丽人马以后不久,羽籍率军前往安市城作战,而白岩城就留给了李绩等人负责把守,不久得到消息的李世民亲自率军前来白岩城;而羽籍在安市城也打开了局面,他因为兵力过于单薄,所以没办法攻下全部城池,只占领了大约一半左右的城池,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事情,那就是双方都在同一个城池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却谁也奈何不了谁”
“后来高句丽的权臣渊盖苏文派了十几万大军驰援安市城,而与此同时李世民也亲自率军来安市城接应羽籍;你瞅见没有,看看羽籍多大的谱,皇帝亲自率军驰援,然而最终还是高句丽的人马率先抵达安市城,这时候羽籍解决了城内残余守军之后决定开出城池和敌人决战,这是多大的魄力,一般这种情况下将领们都是据守城池的,也就羽籍敢这么干;好家伙,高句丽人大十几万,羽籍就两三万人,就迎着高句丽军队就这么冲杀,想想那个场面就很激动”
“经过浴血奋战,唐军终于击败了高句丽人,但是自身也死伤不少,高句丽人经此一败士气低落到了极点,不久后李世民率领唐军主力赶到,高句丽人一看大批唐军赶来于是他们就灰溜溜撤退了;可是,羽籍会让他们离开么?显然是不可能的,想跑?没门!羽籍就率领唐军不断的攻击撤退中的高句丽人,结果这一下高句丽人彻底崩溃,来的时候十几万大军,回去时候寥寥无几,至此高句丽重镇安市城也被唐军拿下,战争彻底倒向唐军一方,只要李世民不出昏招,胜利也是指日可待了”
“安市城的战事结束后,李世民下令唐军进入休整,而高句丽那边因为几次大败,兵马粮草损失惨重,所以渊盖苏文开始四处搜刮人口和物资以抵抗唐军;贞观十九年,也就是公元的645年,三月,李世民率领十八万唐军离开安市城前往下一个高句丽重镇大王城,准备要攻打大王城;如果顺利攻下大王城,那么高句丽境内除了平壤以外就没有什么重镇了,所以大王城的战役对双方来说都非常的重要”
“唐军这边来到大王城一看,好家伙整个城池跟兵营似的,城内就不说了,城外也遍地都是高句丽人的营寨,估计得有个几十万人,当然谁都知道这些高句丽军队,所谓的军队也不过是一些老弱病残甚至还有妇女;但是唐军这边也不敢轻视,毕竟数量太多了,一个处理不好阴沟里翻船可就惨了”
“唐军扎下营盘以后不久就开始不断的冲击高句丽人在城外的营寨,日夜不停的突击,直接把城外的高句丽人给驱逐了,都给打跑了;唐军也因此可以直接面对大王城了,不久后李世民下令攻城,但是进行的很不顺利,于是乎李世民没辙了就又让羽籍接手攻城,羽籍接过来以后开始不断的往城内投掷火球等等一些易燃物品,企图烧毁城内的一些设施从而达到瓦解城防的目的”
“您还别说,羽籍干这个还真是有经验,贞观八年他一把火烧了汀州城,几万獠人全军覆没;十来年之后,羽籍似乎又打算故技重施,但是大王城可不是汀州城,这可比汀州高大坚固,所以羽籍的办法并不是特别的又用,但是最终唐军还是破坏了大王城的城门,羽籍顺势就带人冲杀进去和城里的高句丽守军厮杀在一起,而李世民得了消息也立刻调集部队支援羽籍的作战”
“唐军不断冲进大王城,城内高句丽人渐渐被唐军击溃、歼灭,值得一提的是羽籍的儿子,当时仅仅十四岁的羽梁,他作战十分的勇敢,最后竟然生擒了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这让他外公李世民非常的高兴;这个羽梁是羽籍的二儿子,出生于贞观五年,也就是公元631年,他的生母是羽籍的二夫人襄城公主;一些史书中也记录了羽籍非常喜欢这个儿子,为什么,因为这个羽梁最像他爹,所以羽梁自然就非常的讨他爹的喜欢”
于更辙先生继续说道:“唐军攻下大王城,几乎全歼了高句丽人,还生擒了渊盖苏文,这可是大胜,李世民心情大好,于是大宴群臣;同时,李世民还派人要求平壤的高句丽国王投降,平壤那边得知渊盖苏文全军覆没以后吓得立刻就跟李世民接洽说愿意投降大唐,于是高句丽就这么成了大唐的囊中之物,不久后百济传檄而定,但是新罗遇上点麻烦”
“新罗女王不愿意投降大唐,于是李世民就派出薛礼去讨伐新罗,但是薛礼刚到新罗,那边就发生政变了,新罗女王被她的大臣联手推翻并且生擒送到了薛礼这里,由此新罗宣告灭亡;李世民已经完成了对辽东三国的征伐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贞观十九年十月,处理好一切事务后,李世民下令班师回朝”
“贞观二十年年初,李世民率领大军凯旋回到长安,得知皇帝出征高句丽大胜凯旋的消息,长安的百姓纷纷上街前去迎接皇帝,那个场面大家可以自己去想想,整个朱雀大街人山人海,百姓们夹道欢迎皇帝归来;回到长安后,李世民封羽籍为颖国公、镇军大将军,时年三十五岁的羽籍也由此进入了大唐顶级贵族的行列,而且还图画凌烟阁;大家瞅瞅,什么叫成功,什么叫人生赢家,看看羽籍就知道了”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的648年,羽籍再一次出征讨伐西突厥统叶护可汗,此战羽籍全歼了西突厥军队,杀了统叶护,至此草原尽归大唐所有,这里也就成为了中原人的后花园了;而这也是羽籍最后一次率军出征,这以后直到羽籍去世这些年他再也没有重新披挂上阵,等于就是提前退休了,这时候羽籍多大岁数呢,还不到四十岁”
于更辙先生继续讲述:“羽籍退休之后就过起了不问世事的生活,而他的儿女们也都陆续的成婚了,贞观二十三年,羽籍的大儿子羽栋、二儿子羽梁先后成亲也就是在这一年羽籍自己也成亲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啊,老大难高阳公主被李世民指婚给羽籍了;然而高阳公主似乎是非常的乐意嫁给羽籍,这时候高阳公主十八岁,羽籍呢,都三十八了,夫妻俩相差了整整二十岁,高阳公主和羽籍的大儿子岁数一般大”
“这,你们说羽栋将来见了高阳公主那多尴尬,跟自己一般大,可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叫人家高阳公主是你爹的枕边人呢,这辈分在那搁着呢;就算是高阳公主不嫁给羽籍,那她也比羽栋大一辈,高阳公主和羽栋的生母濮阳郡主是同辈人,按理说羽栋得管高阳公主叫一声小姨”
“好了,说说羽籍对此是什么态度吧,正史上没记录羽籍的态度,总之贞观二十三年,羽籍迎娶了自己的第五位同时也是最后一位夫人,两年后的贞观二十五年,高阳公主给羽籍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羽籍的第八个儿子同时也是羽籍最小的儿子羽壮,高阳公主于唐泰兴十九年,也就是公元的682年去世,享年五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