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为1月24日,是本周结束的最后一天]
到了明天,支援技能将会刷新,有必要的话,可以再度发起一轮空中攻势。
理论上,只要离子风暴没有来袭,那制空权仍旧能够相当程度的决定战场局势。
此外,一批从“NOD基地”启程的运输船队,也将在明天抵达“GDI2号分基地”......
————————————
北部交火区。
这些处于交火当中的士兵,已经在断绝了后方支持的情况下,苦苦支持了3天了。
按照对方的要求,这些士兵只要放下武器投降,就可以得到安置。
但这些士兵非常清楚,所谓的安置,八成指的是“俘虏营”。
一旦被关进那里面,轻则是忍饥挨饿,等待己方能够拿出足够价值的物资或者俘虏,然后被赎回来,重则被悄悄灭口。
毕竟一旦放下武器,在末世这种险象环生的境况中,作为无武装的人员,突然遭受个灾害或者尸潮啥的,遇难不是很正常么?
对方完全有理由声称“我们不幸遭受了一波尸潮,我们甚至连自己的士兵都死伤了一些,而那些俘虏遭受了损伤,也纯属情理之中吧?”
至于真正遭遇了什么样的结局,那又如何呢?
而站在“郊区营地”以及“联合指挥部”的角度,也是在不停地鼓励他们,要求他们尽可能的支撑下去。
站在更高一级的大局上来看,每沦落一片城区,哪怕是易手给了其他幸存者,己方也会间接丧失一片缓冲地区。
如果北部区域沦落,那对方就接管了这片区域,也就能够将兵力部署在“郊区营地”中央区域的北方了。
正北方被部署了趁火打劫幸存者的重兵,这足以令人不寒而栗。
也因此,这些苦苦支撑着的士兵,哪怕全军覆没,也必须坚守在城区当中,不得往后撤退一步、不能将任何区域拱手于敌。
哪怕无法消灭敌军也好,哪怕只能迟滞他们片刻也罢,总之不能撤退。
为此,甚至“郊区营地”在三天以前,正处于被尸潮团团围困,只得受困于高墙之上的时候,也仍然把全部的装甲力量,悉数部署到了北部区域。
只因为,如果营地中央区被丧尸围困,至少还能够依托防御工事与高墙进行固守。
可如果北部区域沦陷,那中央区就直接暴露在敌军的火炮范围之内了。
毕竟,当“郊区营地”能够向北炮击的时候,位于北部的幸存者势力,也同样能够使用炮兵力量,向南攻击营地中央区域。
大家都是幸存者势力,武器也都不存在代差,那自然是射程相近、威力相同。
那么,恐怕“郊区营地”的一众首脑,就得时刻遭受火炮的威胁了。
丧尸围困大门,起码还能让士兵顶在前面。
如果己方核心区域遭受炮击,那可就是无差别炮击了。
两相选择,自然是两害相权择其轻。
为此,如同输到最后已经红了眼的赌徒一样,“郊区营地”把所有的宝,都给压到了城区北部。
那时候,它明知道南边有两处士兵,仍然在尸潮的冲击下苦苦挣扎,也知道自己的高墙,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不可能坚持太久。
但它最终把所有重型支援力量,全都压给了城区北部。
只因为,情况已经无法逆转了,摆在面前的根本都不是一道选择题,根本没得选。
为此,困在城区北部的一众士兵,纷纷摆出了殊死一搏的架势,发誓要与这些趁火打劫的歹徒死拼到底。
但是,空有口号是没有用的,对方也已经摸清楚了他们的底细,决心要把脸面撕破,搞一个最终大决战。
毕竟,如果最硬就配称为英雄的话,那也太容易了些。
况且,不自量力、又臭又硬的石头,那也不叫英雄,纯粹是属于不知好歹。
事实上,站在中立者的角度,就会发现“郊区营地”已经接近山穷水尽的地步了,甚至连谈条件的能力都没有了。
既然山穷水尽了还又臭又硬,此等不知好歹之人,你不挨打谁挨打?
也因此,当“郊区营地”北侧抓紧时间部署防御阵地的时候,对方也在暗中调集武器、集结部队,决心一举击溃最终防线,直接打通最终入口。
所以在当初通过“联合营地提案”的时候,“郊区营地”才会提出一个“全体动员”的方案,其后,明明身为三大营地之一,却又毫不犹豫的同意了“机动部队”这项提案。
全都因为已经走投无路了,实在是撑不起面子了。
无论是谁都好,无论是哪一个方案都行,只求能够赶紧实施,然后把他们从危难之中捞回来。
就这样,在“机动部队”介入之前,这边已经形成了水深火热的境地——
北部挖掘临时掩体、部署装甲力量,结果遭受了敌军的空中轰炸,最终被炸得溃不成军,可如果不使用装甲力量,那又会被敌军的装甲、火炮、战机给联合绞杀。
中心区已经被逼到最后一道防线了,连最后一波炮击都快要拿不出来了,再往后撤退就只能在居民区里面与丧尸拼刺刀了。
南部还有两拨急需拯救的士兵,他们是遭受攻击最少的队伍,按理来说最好救援,也能够在后续作战当中提供极大的帮助,但无奈“郊区营地”自己都快要没命了,实在是抽不出人手来支援他们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完蛋。
任谁来看,危机也都已经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
当然,从三天以后的战况来看,“郊区营地”倒是没有被丧尸给吞下肚子,获得了几天的喘息时间。
并且,虽然北部面临着敌军压倒性的力量,但守军防御工事的力度,似乎又在处在一个微妙的临界值:
能够依靠人员驻守在高楼大厦的方式,通过从较高楼层向下打击、正面街头进行游击的方式,形成从街道正面、楼顶向下,这样的双重、交叉、立体打击。
无论是进攻方的坦克,又或者是一批批的军队,也终究是没能够撕开这样的城市化防线。
然而,这样依靠大楼、依靠街头打击的作战方式,又实在是抗不住重炮打击、战机轰炸,最终仍然在一点点的溃败。
最终,战况演变成了残酷的城区巷战,成了纯粹的、不带任何仁慈的拉锯战。
在这里,一切的人员、装甲力量,只要胆敢露面,就会遭受机枪、火炮的打击,最终沦为冰冷的伤亡数字,消耗着对应阵营的资源与生命。
再后来,在不断地消耗中,一方兵力严重匮乏、逐渐变得难以为继,另一方的正规兵力悉数伤亡、最终只能依赖几乎未经受训练的民兵,来进行正面抵抗。
但无论如何,防线依然存在,无论进攻方的攻势多么猛烈,最终北部守卫力量依旧在进行抵抗。
连带着,中央区域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得到了“联合部队”的全力支援,南部被困力量得到了“一团”的救援,能够在休息以后,重新作为有生力量返回战场。
但只要北部的威胁没有解除,本次的危机就不算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