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指挥官派遣了“侦察机”,发现了山谷溪流,发现了新的矿物聚集区域,战车工厂生产了两架“夜鹰直升机”,消耗2000矿物。
12月15日,基地收入7500资源,生产了两辆犀牛坦克、两位工程师、四位盟军大兵、四位重装大兵,共计花费5200资源。
由于犀牛坦克需要8.3小时进行组装,因此战车工厂未能在当日结束前,组装3辆重型坦克。
12月16日,基地收入7500资源,兵营生产了20位动员兵,战车工厂组装了三辆犀牛坦克。
四位盟军大兵升级了“维和工具包”。
消耗了4700矿物、800晶体矿,共计花费5500资源。
很明显,战车工厂的组装能力还是弱了些,可以考虑继续扩建工厂了。
[截止至目前,主基地储存1230资金、8100矿物、200晶体矿石]
12月17日,黎明。
攻击行动开始。
这一次,林云把“外界分队”也给带上了。
不过,他只把“外界分队”当中的全部载具,以及少部分持有自动枪械的精锐人员,一同带上了。
剩下的栓动步枪兵,带的再多也没法硬冲峡谷通道,受伤了反而还得吃药疗伤。
新兵老兵都算是血肉之躯,受伤了消耗的药物也都一样,而且在机枪火炮面前,也不存在谁给谁当肉盾的说法。
在大战面前,新兵带多了容易碍事、徒增伤亡,不如让他们呆在基地里看家。
在黎明时分,攻击开始了。
林云将部队划分成了两拨,一拨人员乘坐直升机绕道后方,另一拨人员由坦克开路,从正面硬冲。
黑夜即将过去、破晓即将来临的时候,人容易松懈打瞌睡,这也正是发动突袭的好时机——
林云透过战术地图看到,在直升机那边,山上仍旧被黑暗笼罩,四周的环境难以看清。
出人意料,河畔这边竟然没有点火,唯有河流仍在发出“哗哗”的流动声响,刺激着周围守卫麻木的神经。
那么,模糊的环境可以隐蔽士兵的身影,“哗哗”的噪声,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直升机起降的声响。
只要稍稍隔上一段距离,守卫就很难发现直升机的行动,而士兵们也可以在出舱之后,利用机枪的火力、射程优势,远距离压制这片区域的炮兵。
不论后续会如何展开、将会是优势还是劣势、这些孤胆英雄将会承受多大伤亡,但他们打出先手优势不成是问题。
这就够了。
至于另一边,在一片漆黑的笼罩下,峡谷当中也极为昏暗,难以让人看得太远。
在这里,为了稳妥起见,林云甚至把奴隶矿场都作为肉盾,给派遣了过来。
奴隶矿场、武装采矿车、坦克杀手、犀牛坦克、壁虱坦克、装甲输送车、防空履带车,它们以这样从前到后的顺序,排成了一长列。
没办法,峡谷路段实在是过于狭窄,甚至难以让两辆坦克并排通过,便只能让它们以纵队的阵线前进。
前两辆载具,拥有着林云所有装甲车辆中,最为厚实的装甲。
尤其是奴隶矿场,它本身具有2000耐久,与基洛夫空艇(2代)的耐久相当,相当于5辆犀牛坦克(1辆400)叠加的耐久度。
在担任先锋的情况下,如果连它都被打爆了,那只能说明,敌人也有能力击毁5辆充任先锋的犀牛坦克。
同样是担任开路者的角色,显然1750成本的奴隶矿场,要比4500成本的5辆重型坦克,具备着更划算的价位。
可以说,在没有高阶装甲车的情况下,它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要塞。
而且,开路的两辆采矿车,还装备了20mm机关炮。
除了难以对抗重装甲,剩下的单位,无论是步兵人员还是轻型卡车,它们都能够轻松应对。
所以,在它俩的身后,紧跟着具有与犀牛坦克相同耐久的“坦克杀手”,负责对付那些机关炮未能解决的重型坦克。
就在这样的安排下,它们借助着夜幕的掩护,一边发出着“嘎吱嘎吱”的声响,一边缓慢地朝着峡谷前进。
当然,进攻单位并不只有装甲车辆,夜幕也不只是有利于进攻方。
除了装进运兵车,充当“机械化步兵”的步兵单位,剩下的人员,无论是基地士兵还是“外界分队”,他们都跟在装甲队列的身后,吃力地前进着。
即便是已经贴近壕沟、铁丝网的先头部队,由于缺少夜视仪这样的辅助观测设备,也只能磕磕绊绊的前进。
步兵难以看清周围的环境,更多是依靠着手脚,摸索着前进。
不过,他们也已经陆陆续续的抵达了位置。
这些士兵,从身上摸出了钢丝钳,缓慢地剪断铁丝网,以便能够制造更多的突破口。
虽然坦克也能够碾压出一道突破口,但只有一处突破口仍然不太理想。
原因的话,之前的尸潮已经提供过经验教训了——
如果有一处突破口,那么峡谷两侧的火炮,就会专注于瞄准这一处的突破口。
如果有三处、五处,乃至十几处突破口,那么这些火炮,也不得不逐一对这些突破口进行炮击。
很明显,后者的火炮杀伤效率更低,进攻方承受的伤亡更小。
时机差不多了。
当林云确定两边都安置的差不多之后,便让“河畔”的士兵,发起了先手进攻。
让他们去攻击河畔的炮兵阵地,直接威胁到敌军的后方。
这样,敌军就必须面临选择——
1、不调遣机动兵力至后方,2、调遣机动兵力到后方支援。
情况1:
如果敌军不把机动兵力调遣至后方,那他们的炮兵部队,就有孤立无援、损伤惨重,乃至全军覆没的风险。
那样的话,他们就没办法通过“通信兵”呼叫弹幕支援了。
与此同时,河畔的士兵、直升机,就能够在从容地解决掉后方炮兵之后,乘胜追击,与峡谷中的士兵一同进行“前后包夹”,让敌军顾头不顾尾。
情况2:
如果敌军调遣机动兵力到后方支援,那守卫在峡谷末端的防守力量,一定就会削弱。
峡谷的进攻方,原本需要同时顶着“铁丝网、壕沟阻滞”“两侧火炮打击”“前方工事反击”“机动力量反击”的四重威胁。
假设,机动力量被调集至后方了,那“机动力量反击”的力度,也就会削弱,或者干脆没有了。
接着,林云再设法压制住“两侧火炮”,让他们没法倾泻火力。
这样的话,进攻人员仅仅需要承受“前方工事反击”了。
承受的火力少了一大半。
虽然河畔的士兵们,有着面临严峻伤亡的威胁,但正面的进攻人员,能够大大的降低损伤。
到那时,就算敌军还能剩下“炮击弹幕”,但这些高爆榴弹,也注定不会像穿甲弹一样,对犀牛坦克这种重坦,造成太大伤害。
一旦进攻的士兵,穿过了狭长的山谷通道,能够将阵线彻底摆开,那么,敌军也注定得吃不了兜着走。
正面进攻的优势,自然也就凸显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