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记事时起,我们镇上在我小的时候,是没有磨米房的。我念小学的时候,父亲每次磨玉米面都得去大吉星村,父亲说,那里有个磨米房,能磨细面的篩子,玉米面都是细面萝篩的。在锅里贴出的饼子特别好吃,就是烫面的玉米饼,不是发面的都好吃。
父亲有时候推个车子,拉上玉米,去很远的大吉星村磨玉米面子和玉米碴子吃。
分单干后,三队里也有了磨米房,五队也有了磨米房。家里磨面子就去三队。靠镇上后山的一个姓于的人家,他家的磨米房也能磨猪食料鸡食料,还能磨出细面的粮食。也没有要多少钱的。我们都是一个大队里的。对社员还是优惠的。
后来,五队的院里也建了个磨米房。那户人家姓陶。这个磨米房比较大,有很多功能的。离我们家还比较近,父亲就会赶着牛车去磨米房磨猪食料和玉米面的。
生活和日子渐渐的过得好了,人们也很少吃粗粮了。入冬的时候,父亲有时去磨粘面子,才去磨米厂磨米的。这时候也按袋要钱的。价钱也提高了。五队的磨米厂开的时间长,有好多年的。后来,我们村里就有几户人家自己也买了小型机器,开起了磨米房。我家前院老马家,他家就能给人家磨猪食料的。都是电机器。后院,任金山家买了比较大一些6,磨米,磨面,磨猪食料,都很实用。这几年,村里的农用机车也多了起来。小型四轮子,大四轮子,小汽车,大车。各种农耕车都有了。有的人家里都有两台车。种地用的,打药,除草,收割机……
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无线电视机家家户户都不缺少了,大小型交通工具可全了,去趟街里,步行,打车的,自己开车去街上买东西,够物的。可方便多了。
村里的磨米房多了起来,靠西山洞就有李文家和另一个人家都有磨米房了。因此,竟挣力就强起来了,都是做生意的,有拉关系的,有看他们磨米,磨面的机器如何的,村里这几家有时因为磨米也暗自搞得不和,任金山家特别独,他们与村里人相处得不太和睦。任门户爱小,斤斤计较,去他家磨的米,村里人也没多少的农户去他家磨米的。有的绕远道也去西山洞老李家去磨米。
这几年,任金山家把磨米房又改成电气焊房了。农村有焊接车辆的,也可以去他家焊车了。他家的房子靠道边,来往的车辆经过他们家时,车子出现了毛病,就可以去他家的修理铺做检查,修理的。任金山家的磨米房改行了。给村里老邹家创造了好的挣钱的机会,都去他们家磨米了。
商机就是这样的。任家扛不住了,不坚持了,把好的挣钱机会让给了邹家,邹家在我们村里这几年就发家了。可干了几年后,他的儿子进水泥厂当工人了。家里的老伴身体不好,磨米房也就断下来不干了。
如今,有的人家都办置了小型磨米机器。磨米量大时,就开着车去西山洞李文家磨米。
有的人家种水稻,秋天就卖稻子了。留稻谷的很少,都是留够口粮就得了,留下一年吃的粮食,五队,三队的磨米房也不干了。五队的磨米房改成炸油房了,也是五队的社员陶家开的。油房可挣钱了。陶春林成了乡镇企业的一个小老板了。他家的亲戚也都在油房打工,还雇了一些打零杂的工人呢。这也是我们镇上唯一一家的私了油房。照顾了我们镇上的几个村的村里人。秋后,有的农民用大豆去换豆油,东北的大豆油是可香了,又好吃。快过年的时候,家里都用豆油炸好多好吃的。油条,油炸糕,各种果子。豆油炒菜也好吃。东北的大豆油可是我们最喜爱的食品的。油炸小苏饼,麻花,都是我们这个小镇上的特有食品。炸鸡店。用大豆油炸出来的鸡就是香脆可口的了。
有人看着这油房挣钱了,也有的想开油房,可油房可不是说能干就能干起来的。最终,还是五队陶老大的油房一直都干着。看起来,他家由磨米房改成油房是改对了。
人这一辈子啊,说不准干啥发家能致富的了。有的是碰运气,有的是靠机会,一切都是为了生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