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楚世家卷四十四: 一哭二闹的威力
躲在深山中可以避免祸患,可要使楚国重新兴盛,那自然是不可能的。申包胥深知这个道理,现在楚国土沦丧,君王罹难,必须赶紧采取行动,把楚国的国力士气凝聚起来。
首先要做的,是赶走吴军。
自从吴入楚都以来,在伍员以及吴王的受意下,吴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军纪败坏。引起了楚国国人极大的愤慨。楚国贵族子西收敛王师,抗击吴军,已经收到了一些成效。楚国的体量本来就是吴国无法消化的,这时如果再有外援相助,必然可以赶走吴军,迎回昭王,使楚国政局重新得以稳定。
申包胥把目光投向了西边的秦国。
楚国如果残败了,晋国必定做大,这于秦不利,再者,楚昭王是当今秦哀公的外甥,有着这层关系,或许可以求得秦军,打败吴国吧。
于是,申包胥以楚之孤臣入秦求助。
秦哀公很犹豫。楚国恶名在外,汉水边的姬姓诸侯国差不多被它灭完了,还经常欺慢周边小国君主,更是与大国晋国相互撕扯。被中原诸国视为雠仇。如果此刻救楚,会不会引起众怒,祸水西引至秦国?
哀公很聪明,将申包胥晾在秦庭,避而不见。他看不到希望,或许就会知难而退吧,秦哀公一边心里这样想着,一边又悄悄的派人暗中观察申包胥的反应。
申包胥千辛万苦,跋山涉水来到秦国,焦灼的心情如同旱苗之望甘霖。可秦王却避而不见,一时悲从中来,扯着嗓子嚎啕大哭起来。
一天......
两天......
三天......
申包胥堵在秦国王庭门口,这一呆就是七天。哭声渐渐变得干嚎,呜咽.....直到没有声音。七天之间滴水未进,秦国君臣看在眼里,无一不受感染。秦哀公感叹到:
“楚国有忠烈之臣若此,怎么可能有灭亡的道理啊”,于是派出战车五百乘,遣将带兵前往楚国援助抗吴。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楚两国兵马汇集到一处,共同击吴。楚国国民被吴国兵马折腾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对吴国愤恨不已。他们与将兵们同仇敌忾,一道攻击吴军。吴军自胜楚后沉迷享乐,军纪松弛。一接触秦楚兵马接触便溃不成军,仓皇不已。联军初战告捷,楚国士气大振。
吴王阖闾正想整兵再战,突然后方传来消息:
弟弟夫概有样学样,趁着哥哥统兵在外,自称吴王,扛起大旗造反了......